窗外阳光透过树叶间隙洒落,光影斑驳,如梦似幻的景致。60岁的张女士却无心欣赏这番美丽景象。她第三次调整病床的角度,试图找到一个能让自己放松的姿势,但胸口那股莫名的窒闷感却挥之不去。
“潇洁护士,你说这个卵圆孔……它真的有必要做手术吗?”当在输液时,张女士突然抓住潇洁的手腕。她的指尖冰凉,微微发颤,此刻眼中写满了不安。
一、藏在坚强外表下的恐惧
在后续的深入交谈中,责任护士阴潇洁渐渐拼凑出张女士焦虑的拼图。三年前一次体检意外发现的卵圆孔未闭,近期频繁出现的偏头痛和短暂性视物模糊,医生建议手术治疗。然而,朋友圈里一则“心脏手术后遗症”的推文,让她夜不能寐。在病历上冰冷的“卵圆孔未闭”诊断背后,是一个中年女性对家庭责任的忧虑,对未知风险的恐惧,以及对自身健康的无力感。
二、用专业融化心墙
第二天早上交班后,责任护士特意带来了科室特制的“心脏模型套装”。当那个心脏模型在张女士手中转动时,阴潇洁指着其中如花瓣般精巧的卵圆孔结构解释:“您看,这个本该在婴儿期闭合的小门,现在只是需要个‘小门闩’。”
她们共同观看了手术动画视频,当看到导管如游鱼般灵巧地穿过血管时,她突然轻笑出声:“原来不是开胸啊?”我们也明显感受到了张女士慢慢放松下来的心情。
三、重获新生的心跳
手术顺利完成。术后24小时,她已能下床活动,血压稳定在118/76mmHg。她开心的模样,宛如一颗重获自由的心脏在欢快搏动。“谢谢你们不仅治好了我的心脏,还治好了我的心病。”张女士的话,让我们深深体会到护理工作的意义。
在心血管科,我们时常用毫米计的支架丈量生命,但真正支撑起那些脆弱心跳的,或许正是这些被认真讲述、仔细收纳的故事。毕竟,心脏不止是一块肌肉,它是记忆的储藏室,是情绪的共鸣腔,而护理,就是让每一次搏动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叙事护理提醒我们,躺在病床上的从来不是一个“病例”而是一个有过去、有牵挂、有梦想的鲜活的人。每一次倾听,都是对生命尊严的守护;每一段被记录的故事,都是对护理温度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