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增强群众看病就医幸福感、获得感,山东健康集团肥城医院把提升群众满意度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改善医疗服务体验为路径,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措施,深挖细耕,对群众就医痛点重拳出击,改善就医环境,优化就医流程,规范医疗行为,保证医疗安全,提升服务能力,努力解决看病就医的各种难题。
从环境到服务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为全方位改善就医体验,医院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重塑医院南北大门,维修院内主干道,进一步对院内绿化美化,把休闲区打造成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舒适地带。门诊大厅增设休息圆桌和圈椅,建设无障碍区域,提供适老服务、延伸服务,推行线上线下、院内院外相结合的服务模式。为防止停车难,医院扩充停车位,在原有庞大停车场的基础上,将篮球场变成可转换停车场,最大程度解决群众关心的焦点问题,多重举措营造便利的就医环境。
注重患者就诊前、门诊、住院、急救过程中的各环节的体验。应运用新技术、新理念,以需求为导向,不断调整、创新服务模式。建立门诊“一站式”服务中心,为患者提供导诊、咨询、检查检验预约、投诉建议受理、便民设备出借等服务。成立病员服务部,开展门诊和住院病人随访工作,对于患者提出的建议或意见立行立改,闭环管理;对老年、残疾、孕产妇等群体实行陪检服务,充分发挥志愿者作用,解决影响老年人就诊中的“数字鸿沟”问题。以打造有温度的医院为目标,全院推行“四有”服务,真正把病人需求和感受放在首位。
从诊疗到医防融合提高慢性病管理水平
发挥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的医疗资源,提高心脑血管病危重症的救治能力,从以往救治转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的工作方式上来,通过在社区开展义诊活动、健康教育讲座等方式普及慢性病防治知识,筛查高危人群,有针对性指导生活方式,提高群众健康素养水平。
下沉医疗资源,让群众在基层享受专家服务,定期安排慢性病专家到基层医疗机构坐诊,参与社区的慢性病管理,通过指导基层规范治疗、提前干预等措施,居民的“三高”控制率明显上升。定期对基层医疗机构开展诊疗指南和规范的培训,让基层医务人员掌握对危重症患者的识别和现场处置,有效降低急危重症的致残和致死率。
从传统到高新技术加强学科建设
山东健康集团肥城医院以医疗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名医培养为推手,狠抓医疗核心质量,提升患者就医满意度。医院与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山东省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组建专科联盟,在院内设立了“泰山学者杜怡峰教授”工作站、李贵明名中医工作室。
2023年3月,心血管内科专业获得了“泰安市卫生健康重点学科”称号,标志着医院心血管内科专业综合实力迈上了新台阶。新开展的腹部动脉栓塞止血术,腹主动脉气囊压迫止血术等多项复杂手术,使危重创伤患者的救治率大幅提高。积极推进心脏康复中心建设工作,已获得CDFI国家标准化心脏康复中心建设单位称号。开展的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弥补了本地精神障碍患者MECT的空白。完善多学科诊疗(MDT)制度,扩展多学科诊疗覆盖的专科和病种。开设的糖尿病足门诊可以让糖尿病患者一站式完成多学科的诊疗服务。医院依托一院三区的格局,加快标准化建设,围绕医疗质量与安全的主线,各学科奋勇争先。
从院内走到院外履行社会公益责任
落实“四送四进四提升”健康促进行动,走进社区、学校、企业等开展义诊活动,提供心电图检查等免费服务。畅通沟通渠道,多种举措解决群众急难盼愁问题,开展科普专家走基层活动,今年义诊及讲座共开展45场次,惠及群众一万余人。为精神疾病等特殊群体以及贫困患者捐赠衣物,解决生活的实际困难。
面对我国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焦点问题,医院扎实开展长期护理保险服务和互联网护理服务,并拓展上门诊疗,为行动不便有就医需要群众提供心贴心的上门服务,受到群众的高度评价。
联合社会各方打通群众就医路上的每一公里
为做好群众的就医保障,调研群众就医需求,对于难点痛点逐一破解。为解决矿区老人就医出行困难问题,山东健康集团肥城医院积极与桃都公交公司联系沟通,开通了曹庄矿至医院主院区、肥城至医院湖屯院区的公交线路,扭转了以往老人看病需乘坐出租车或者子女运送的局面,是解决群众看病不便利的又一重要举措。
提升群众满意度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山东健康集团肥医院将强化患者需求为导向,直面问题解决问题,以实际行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适宜、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