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絮和柳絮是春季常见的过敏原,容易引发或加重过敏性结膜炎(也称为花粉性结膜炎)。
1. 杨絮/柳絮如何引发过敏性结膜炎?
物理刺激:飞絮本身可能携带灰尘、微生物或污染物,直接接触眼表后会刺激结膜,导致充血、瘙痒。
过敏反应:部分人对飞絮中的蛋白质成分过敏,引发免疫反应,释放组胺等物质,导致结膜炎症。
2. 典型症状
眼部表现:
眼红、充血
剧烈瘙痒(揉眼会加重)
流泪或水样分泌物
灼热感、异物感
可能伴随眼睑肿胀
其他过敏症状:
打喷嚏、流鼻涕(合并过敏性鼻炎)
皮肤瘙痒(如面部或颈部)
3. 应对措施
预防为主
减少接触:
飞絮高发季节(如4-5月)减少户外活动,尤其晴天大风天。
外出时佩戴密封性好的护目镜、口罩。
回家后及时冲洗面部和眼睛,更换衣物。
环境控制:
关闭窗户,使用空气净化器。
避免在户外晾晒衣物、床单。
缓解和治疗
局部处理:
人工泪液:冲洗眼表过敏原(如玻璃酸钠滴眼液)。
冷敷:减轻瘙痒和肿胀。
药物干预:
抗组胺滴眼液(如依美斯汀、奥洛他定)。
肥大细胞稳定剂(如色甘酸钠,需提前使用预防)。
严重时可短期使用低浓度激素滴眼液(需医生指导,避免长期用)。
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缓解全身症状。
就医提示:
若症状持续、视力下降或出现黄色分泌物(警惕感染),需及时就诊。
4. 易混淆疾病鉴别
感染性结膜炎:分泌物多为黄色黏稠,瘙痒较轻,需抗生素治疗。
干眼症:异物感明显但较少瘙痒,与环境干燥相关。
5. 特殊人群注意
儿童:避免揉眼,可选用儿童适用的抗过敏滴眼液。
隐形眼镜佩戴者:飞絮季节建议改用框架眼镜,减少刺激。
通过以上措施,多数过敏性结膜炎可有效控制。若每年反复发作,建议在过敏季节前咨询医生,进行预防性用药或过敏原检测(如明确是否合并其他花粉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