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护理专栏】透析室里的紧急守护:一场与低血糖的“较量”

来源:血液透析室     发布时间:[2025-6-16 15:12:24]    浏览量:378次

  在医院那略显嘈杂又充满紧张气息的透析室里,汪阿姨是这里的“常客”。她是一位独居女性,两个女儿都在遥远的外地生活,一年到头也难得回来几次。生活的重担和病痛的折磨,让汪阿姨原本就瘦弱的身躯显得更加单薄,但她的眼神里却始终透着一股坚韧。

那是一个寻常的透析日,汪阿姨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透析室,熟练地躺在病床上,开始了这一周的第三次透析治疗。机器发出规律的“嗡嗡”声,仿佛是透析室里独特的背景音乐,医护人员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一切看起来都那么平常。

透析进行到一半时,我像往常一样在各个病床间巡视,观察患者们的状态。当我走到汪阿姨床边时,发现她有些不对劲。原本总是笑着和我打招呼的她,此刻眼神有些呆滞,反应也变得迟缓。我叫了她几声,她只是微微转动了一下眼珠,却没有像往常一样回应我。我心里“咯噔”一下,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我立刻凑近汪阿姨,仔细查看她的症状。只见她面色苍白,额头上还冒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意识也有些模糊。凭借多年的护理经验,我初步判断汪阿姨可能是出现了低血糖。透析过程中,患者由于身体代谢的变化,很容易出现血糖波动,而低血糖如果不及时处理,后果不堪设想。我一边通知医生,一边迅速准备葡萄糖注射液准备用药。辅助班的同事也立即监测血糖。不一会儿,医生匆匆赶到对汪阿姨进行了详细的检查,确认了我的判断,血糖监测结果也证实确实是低血糖引起的症状。医生调整了治疗方案,立即给予了葡萄糖注射,并密切关注着汪阿姨的各项指标。汪阿姨的嘴唇微微颤抖着,很是紧张,我紧紧握住她的手,轻声安慰道:“汪阿姨,别怕,有我们在呢,你很快就会好起来的。”在医生的治疗和我们的悉心照料下,汪阿姨的症状逐渐有了好转。她的眼神慢慢恢复了正常,意识也逐渐清醒过来。看到汪阿姨好转,我悬着的心才终于落了地。我轻轻地为她擦去额头上的汗水,笑着对她说:“汪阿姨,您可把我们吓坏了,现在感觉怎么样?”汪阿姨虚弱地笑了笑,说:“谢谢你啊,要不是你及时发现,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汪阿姨恢复后,我仔细询问了汪阿姨低血糖的原因,汪阿姨告诉我:“最近胃口不太好,不爱吃饭,一个人吃饭也凑合,今天就吃了一个小包子就饱了。”我听后,耐心地询问道:“是不是因为天热的缘故?”“可能是吧”“那有没有恶心,反酸等不适的感觉?”孙阿姨摇了摇头说:“没有”。我将汪阿姨的情况告诉了医生,查看了她的透后肌酐情况,透后的效果还是不错的。我想,汪阿姨应该是因为孤单,缺少陪伴引起的,我笑着叮嘱道:“汪阿姨,平日里一定要注意饮食的搭配,因为透析不仅会清除您体内的毒素,还会除去小部分的营养物质,增加机体的代谢,所以这一天的饮食尤其重要,千万不要应付,时间久了身体会吃不消的,如果你觉得一个人不爱吃饭,可以和你远在外地的女儿边视频聊天边吃饭啊。”王阿姨点了点头,表示接受。透析结束后,我特意为她准备了一些小点心,叮嘱她以后一定要按时吃饭,透析时也要适当补充一些糖分,避免再次出现低血糖的情况。汪阿姨感动拉着我的手说:“姑娘,你就像我的亲闺女一样,这么细心地照顾我。我两个女儿不在身边,有你这么关心我,我心里特别暖。”

从那以后,每次汪阿姨来透析,我都会格外留意她的状态,和她聊聊天,了解她最近的生活情况。汪阿姨也把我当成了亲人,有什么心事都会和我说。在这个小小的透析室里,我们之间建立了一种超越医患关系的深厚情谊。

这次紧急处理汪阿姨低血糖的事件,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叙事护理的重要性。在透析室这个特殊的场所,我们不仅要关注患者的身体疾病,更要关心他们的心理状态和生活需求。每一个小小的举动,一句温暖的话语,都可能成为患者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给他们带来希望和力量。我会继续用我的爱心和耐心,守护着每一位透析患者,让他们在病痛中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山东颐养健康集团肥城医院官方微信